昨天在线听了一个论坛,主题是全球与中国发展问题,最大的感受是浪费了两个多小时,没有任何增量。主要原因是专家的发言越来越浮在表面,说的还大都是自媒体领域都显得过时的套话,缺少具体可操作的解决办法,而一个共性问题是,在一些基本概念上存在较大偏差。比如有好几位都提到中国能不能度过“中等收入陷阱”问题,但所谓“中等收入陷阱”按照世界银行定义是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阶段后,经济长期停滞。但是早在2016年中国就已经进入“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”,也就是常说的“中高收入阶段”,而即使受到疫情冲击,一般也认为中国将在2025年前后进入高收入阶段。都已经2023年底了,为何这么多颇有名望的专家还要严肃的讨论中国能不能度过“中等收入陷阱”的问题?所谓的“中等收入陷阱”本来就是世界银行讲的一个故事,试图解释为什么拉美国家经济会陷入停滞,尤其要解释,为什么拉美原本处于第一梯队的国家,在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属机构要求,并且执行相应政策后,国家经济不但没有向高收入阶段迈进,反而几十年长期下滑,以至于堂堂农产品主要出口国,都陷入严重的饥饿状态?卢拉:如果在2026年任期结束时,每个巴西人都能吃上饭,我就完成了我的人生使命。
细数被认为掉进陷阱的国家,无论是巴西、阿根廷,还是菲律宾、南非等等,有一个经济学家一般不会说的共性:那就是丧失国家金融和经济主权,过度对外开放,导致国家命脉被外部资本掌控。创造的财富是一定的,外部资本、内部买办官僚寡头集团得到的多了,能够留给本国的财富一定会减少,这才是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的根本原因,不往下坠落,是因为自然资源优越,底蕴深厚。全世界也有很多例子,只要一个国家能够保持安定、避免被外部剥削,坚持发展几十年,经济一定会好起来。就拿印象中最不发达的非洲小国卢旺达来说,前不久英国人准备把非法移民外包出去,只有卢旺达表示愿意接受,对卢旺达来说,能够跑到英国的非法移民,显然年轻力壮,对国家经济大有好处,何况英国人还给钱。
卢旺达虽然人均GDP并不高,但却是非洲增长第二快的国家,从2000年开始基本保持了8%的增速,最难得的是卢旺达自然资源出口占比并不大,经济增长靠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发展。卢旺达本身自然资源底子很差,没有塞舌尔、毛里求斯的自然景观,没有加蓬、赤道几内亚、博茨瓦纳、纳米比亚的矿产资源,稳扎稳打之下刚刚成为中等收入国家,这样依靠良好的营商环境、社会治理发展起来的国家,极大概率不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。反观世界上最新诞生的发达国家韩国,连基本的吃饭问题都颇为艰难。看到一个新闻,12月12日一名游客从青岛前往韩国,携带了大量大米,大概50公斤,因为超重被扣下,这名游客大闹导致航班延误一个多小时。
背着大米坐飞机去韩国,已经组织化了,不仅青岛机场存在,就连北京大兴机场也开始出现,飞一趟韩国机票往返也就几百元,一般携带30-50公斤大米过境,一公斤大米在韩国卖24-45元,差不多是同等品质中国国内售价的3-4倍。扣去买米成本、机票等,一天飞两趟,不说从韩国再带货回来,颇有赚头。这就是小镇在《国家下的军令状,容不得讨价还价》提到的,2023年一号文首次提出“农业强国”,农业强国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在任何极端情况下,都能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,以这个标准,以色列、韩国都属于农业弱国,毫无战略安全。韩国之所以沦落于此,就在于粮食耕地没有得到基本保障。一方面韩国大米种植成本极高,原因在于没有独立自主的化肥等产业支撑,严重依赖进口,俄乌冲突后化肥进口受创严重,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的尿素,售价一度达到国内售价的两倍以上;另一方面,韩国水稻种植面积不断下降,按照韩国官方规划,2023-2024年度水稻种植面积拟减少5.1%,全国粮食产量进一步萎缩到600万吨以下。韩国毕竟还是几十年来第一个成为发达国家的,底子还是有的,起码还吃得起几十元一公斤的大米。但那些深陷所谓的“中等收入陷阱”,不断被外部盘剥的“非实质独立”国家,日子就难了。
比如东南亚唯一还在为外部国家火中取栗的菲律宾,最近跳的格外出头,现在大米价格飙升到15年来新高。现任总统马科斯当年竞选承诺的就是让每公斤大米价格降到20比索(约2.5元左右),当时大米价格是40比索,但现在已经涨到60比索,显然无法完成了。
菲律宾水热资源丰富,最适合农业种植,这可是能够一年三熟的宝地,中国外输粮食足够满足十几省缺口的黑龙江也才一年一熟。纵然菲律宾台风灾害严重,但并非不可克服,然而菲律宾竟然是全世界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大米进口国,每年10%的大米需求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满足,大概是200万吨左右。不仅缺大米,甚至就连最常消费的糖、洋葱、面粉都缺,就连菲律宾的麦当劳都要取消汉堡里的洋葱,目前食品价格通胀已经成为菲律宾严重通胀的关键因素之一,但显然菲律宾当局无法解决,哪怕屡屡发布总统令,通过行政手段限价,也根本没有任何作用。之一:菲律宾水热条件这么好,为何本土粮食产量如此低,甚至成了周边相似国家中唯一担心吃饭问题的;之二:菲律宾如此依赖国际粮食进口,国内粮价暴涨,为何还采取格外严格的农业保护主义?当前对东盟大米征收35%的关税,对东盟外大米关税更是高达50%。其实这并不奇怪,因为菲律宾并非真正的独立国家,否则又怎么可能屡屡在中国绝对红线上不断挑衅?其实中国对外合作的标准一直很低,只要对方不损害中国的根本利益,其他都可以谈,而中国的根本利益就是主权问题,非常清晰。虽然菲律宾台风灾害严重,但更大的问题在于,菲律宾在农业上更像是殖民地农业,国内超过70%的耕地被大种植园掌控,种植的并非菲律宾人紧缺的粮食,而是烟草、棉花、咖啡、甘蔗等经济作物,这些作物显然并不是为菲律宾人准备的,是典型的殖民地农业品种。咖啡就是典型,自殖民者把咖啡带到菲律宾后,菲律宾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咖啡生产国,即使受病害影响,2020年菲律宾咖啡出口量仍为19.9万吨,位居世界第四,但菲律宾的咖啡产量在当年仅位居世界第24位;烟草更是菲律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从2018年到2022年出口额增长了46.3%。关键是土改问题,菲律宾过去也推出过一些土改方案,比如阿基诺夫人曾提出“全面土地改革计划”,试图规定私人最多持有24公顷土地,其余收归国有,采取赎买方式,收回的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。
但结果怎样呢?几百年殖民史,就算独立后也仍然被外部掌控,都敢去挑衅另一个大国,又如何能顶住国内、国外的大资本,掀翻大种植园经济?何况菲律宾的执政者本身就代表大地主的利益,自己杀自己?而菲律宾被外部掌控,不仅仅是土地、经济、军事,更有思想层面。《十年高层权力巨变,越南终于下定决心》谈到越南时提到,越南北部更受汉文化影响,宗教信仰更偏向于儒道佛,而越南南部从法国殖民开始就大肆推广天主教,利用宗教帮助进行殖民统治,好在美军撤离越南的时候,带走了两百多万人,但也导致在越南国外出现了一股势力极强的“敌对势力”。菲律宾情况比越南南部严重得多,2000年菲律宾基督徒占比超过90%,一个曾经伊斯兰教占优势的国家,在殖民统治下信仰被彻底逆转。而菲律宾的基督教极为传统,突出体现在严禁避孕堕胎,甚至写进了法律,避孕属于非法行为,这就导致菲律宾人口增长极为迅速,1960年独立时人口不过2800万,去年已经高达1.16亿,成为世界第十三大人口国,人口出生率高达2.29%。想要破解菲律宾面临的饥饿危机,就两条路:土地改革、宗教改革,做到这两点才能再说发展工业等。但显然菲律宾做不到,内外部既得利益集团也绝不允许。这就有了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,菲律宾必然要转移矛盾,把大米价格压不下去的责任推卸出去,推卸给谁呢?《生死存亡面前,哪有什么感情可讲》这一篇提到,中国海量的农产品进口需求,极大影响了国际粮食市场,中国1%的进口波动,对很多国家的冲击很大,发展很不错的印尼都已经感受到了压力,何况菲律宾?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有一个“饥饿指数”,中国成绩斐然,得分低于5,2022年是全世界17个“低饥饿”国家之一,但水热条件比中国好的多的东南亚基本在10-19.9之间,大致处于“温和饥饿”状态,还有的处于“严重饥饿”状态。这背后问题很复杂,就内部表现,是不重视保护耕地,忽略粮食生产过度重视经济,一旦国际形势剧变,就会遭遇极大挑战。所以就连新加坡都开始重视本土粮食生产,计划到2030年本土农产品能够满足30%的营养需求;越南2016年也强调必须保障到2020年全国耕地的40%用于稻谷种植。但这么做需要政府对国家有足够的治理和掌控,更要能够抵御外部国家、资本的侵袭,否则就算是巴西,这么好的自然条件,全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,竟然还有近60%的人口处于饥饿状态,15%的家庭食不果腹。经济和政治是不分家的,在全球化时代,一国的发展与全球环境也密不可分,不谈这些更根本的,只是就经济谈经济,又如何能得到正确的答案?话又说回来了,为什么这么多有学问的学者专家,却看不到、不讨论显而易见的根本问题呢?是在怕什么?或许在经济学界,跳出现在的西方经济学,重新讨论政治经济学,是一种“不专业”的体现?
除本号外,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
请注意辨别,欢迎关注